靈活用工,是眼下“互聯網+人力資源”的話題,也是企服領域投資人緊跟的“風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和討論靈活用工,也有不少創業項目斬獲投資。
那究竟什么是靈活用工?
靈活用工區別于傳統的固定全職,是指企業基于實時用人需求,靈活地按需雇傭人才,雙方不建立正式的全職勞務關系。此時,人力資源像是水和電一樣,按照需求隨時使用,隨時停止。靈活用工可以說是傳統固定用工模式的補充,在發達國家十分成熟,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職位由高到低都有涉及。1989年,愛爾蘭管理學作家查爾斯漢迪在其《非理性時代》一書中提出了三葉草組織型態,特指由三部分或三片葉子構成的一種組織結構。三葉的形狀象征企業由三組迥然 不同的人員組成,其中包括:專業核心人員,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其績效與報酬息息相關;外包人員,集中發展核心業務,領取服務費;臨時及兼職人員,企業可根據業務需求及時增減人力,可以是初級勞動力,也可能是提供經驗豐富創造力的人才。
在用工實踐中,企業也確實對靈活用工存在大量的需求。譬如,目前國內許多勢頭正紅火的電商公司,當“雙十二”、元旦春節來臨時,用工壓力非常大,通常會采用3-6個月的靈活派遣工。在變化的生產和服務前提下,需要用人單位在員工配置方面有比較強的靈活性,其人員、結構、系統、技能需要跟著不同的產品和服務發生變化。在國外,靈活用工已經是一種非常成熟的用工模式。目前,美國是全球大的靈活用工市場,有五千三百萬人從事自由職業,占總工作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在中國現在也有類似的發展,現在的自由職業不像以往的無業游民,人們更加向往可以自由分配工作時間的自由職業。據2016年以來的調查表明具有幸福感的職業是自由職業。
那么靈活用工對企業來講有哪些好處?
重要的就是勞動關系的重構。在固定用工模式中很多人是跟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單位幫繳五險一金及各種稅費。在西方國家,雇主承擔的工資附加成本通常為員工的社保費用、企業養老支出和病假工資支出等,一般鮮有超過50%的,而中國工資的政策附加成本還會包括一些與工資總額掛鉤的稅費支出,部分企業已達70%。這樣的支出對企業來講是個繁重的負擔,我們完全可以通過靈活用工。也就是說企業除了專業核心人員以外的員工可以采用靈活用工的模式,以靈活用工的策略來保持員工人數恰到好處,而自由從業者通過勞務派遣公司或第三方公司繳納社保,實現“勞動關系”。這種關系實際上是一種勞務關系,跟意義上的勞動關系還是有區別的。
綜上所述,靈活用工更多的是一種人力資源服務,對于有需求的企業,保通企服會提供撮合、入項、工資結算、財稅優化等服務,同時也為自由職業者或兼職人員提供工資派發、五險一金代繳等服務。